- Mar 10 Fri 2017 15:27
四分尾山森態萬花筒-蝴蝶-台灣小紫蛺蝶
- Mar 07 Tue 2017 21:36
四分尾山森態萬花筒-昆蟲-掉入荷花池的紅圓翅鍬形蟲
紅圓翅鍬形蟲(Neolucanus swinhoei )
(鍬形蟲科)體長雄31-54mm,雌 28 - 41 mm,雄蟲大顎較雌蟲稍長,內側密布5-7枚不等的小齒突排列,大型個體於大顎端有一個分叉的齒突,這種個體稀少。前胸背板寬大,側角斜切,後緣截平,翅鞘為亮麗的橙紅色或紅褐色具光澤,少數個體黑色,後腳跗節較長。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白天在林下的步道、山坡或草叢容易看到,善於爬行。成蟲 4 - 11月可見,喜歡吸食青剛櫟、柑橘滲出的樹液,在北部低海拔山區數量很多,夜晚不會趨光。
- Nov 26 Sat 2016 15:33
2016年11月26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成果展
2016年11月26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成果展
時間總是飛逝如梭,轉眼這梯次的社區林業學習活動在今日的成果展畫下完美的句點,感謝林務局羅東林管處的指導,感謝一路走來社區親子無畏風雨的學習熱情,更要感謝這段日子所有團隊老師們,協會人員們大家在周六休假期間義務投入社區林業的計畫活動執行。
今日成果展在"影片回顧"記錄下我們學習點滴,不僅讓大家再度回味課程中精采的片段,也發現原來在學習過程中有著大家孜孜不倦的精神在彼此間傳遞著。點選以下網址且看我們的回顧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2lW8jYp_oY&feature=youtu.be
回顧影片後,羅東林管處台北工作站何家銘主任致詞,主任當場鼓勵大家努力學習並替台灣林業招募在場人才,希望大家往後能持續投入此領域。
接著是小小學員們就學習課程中的採茶相褒歌,現場來一段,這可是要評選比賽的喔。
每位參賽者經過相褒歌唱揚後,才能就這梯次課程挑選一項主題進行專題簡報。
第三關就是心得分享,別小看這現場三關,平時的隨堂筆記和這次茶包裝的設計都列入這屆小公主和小王子選拔評選項目裡呢!
經過大家努力角逐,老師分組評選,成績出爐啦,由蘭陽相褒歌莊文龍老師頒發"四分尾山好歌喉獎"~褒歌唱得嗆嗆滾。
協會廖學廣顧問頒發"專業報導獎"~就是簡報做得很專業喔~
汐止文化網網站鄭金川站長也是協會常務理事頒發"裝可愛獎"~就是茶包裝設計得獎者。
大家竟其功就是想爭取第二屆蝴蝶小公主和甲蟲小王子的頭銜,終於在些微差距下,產~產~產生了!
現場還有理事長自園區百年老茶樹摘下的茶葉,親自炒茶,並現場致贈給貴賓及這些日子以來辛苦陪伴的團隊老師們。
這梯次在大家齊心努力下終於圓滿成功畫下這階段的句點,期待來年的相會進階學習。
- Nov 13 Sun 2016 12:45
2016年11月12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
2016年11月12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茶包裝紙設計與賞析及體驗新孔版結合茶包裝紙設計課程
在認識四分尾山社區百年老茶樹,一窺山林間茶農生活及黃金茶產業發展興衰後,今日課程由張淩翔老師帶領大家進入"新孔板結合茶包裝設計"的領域並激盪運用在地社區資源,透過學員們參與設計過程中達到在地認同,共同架
構社區共存共榮的黃金茶微產業模式貢獻社區一份子的棉薄之力。
每梯次對生態美學的課程中,針對山林不同的自然生態環境與生活相結合,讓生態、生活與生命融入在生態美學創意中。當然,此次文創茶包裝設計課程,也就是要讓學員以自身對於四分尾山社區的印象產出圖像,並感受設計與
繪畫的不同,將圖像加以調整為茶包裝設計,替社區山林中曾經輝煌一時的黃金茶製作新包裝。
商業設計-陌生的名詞,在張淩翔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下,大家開始慢慢對設計有著自己的幻想。
老師利用Mind Map的導引下,引導學員們進入自我對社區黃金茶產業的茶包裝設計異想世界。
下午課程,即針對新孔版製作的歷程逐一作介紹。
哇!大家還在左思右想構圖過程中,老師您也太神速了吧!現場立馬秀出"即興設計創作"作品。
學員們設計時的姿勢百出,有的站著、坐著甚至跪著,無非就是要將自己構思好的設計圖完美呈現出來。
看來學員們現場即興產出作品的功力大增,小小腦袋瓜配上小小巧手所製造出的茶包裝設計,之於老師的作品,也不遑多讓喔。
- Nov 13 Sun 2016 10:26
2016年11月5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
2016年11月5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野外採集原生魚要領及原生魚採集實作
今日原生魚類課程,不僅要強化讓親子和師生認識在地原生魚生態,更將觸角延伸至台灣原生魚類的認識及復育上,延聘台灣原生魚類協會的專家鍾宸瑞老師,指導學員認識原生魚的種類、生活條件、習性或困境等,並透過認識在地原生魚類,了解目前康誥坑溪封溪護魚的現況及野外踏查,擴展了解在地康誥坑溪及新山夢湖的魚類生存環境現況,進而深植保育的觀念。
鍾宸瑞老師上午室內課將"魚類野外棲地調查及採集方式"一一詳細介紹,讓大家避免錯誤方式傷害到小小魚兒嬌嫩的身軀。課程中針對棲地調茶與採集前應思考的問題、準備工作、器材等詳述,並希望對下午到野外進行採集時大家能遵守並確實做到老師上課所講的"注意事項"。
鍾宸瑞老師今日將野外採集的所有器材全都帶來了,讓學員們對採集裝備和器材及應用方式都有初步的認識。
在老師帶領下,到社區境內的康誥坑溪進行溪流生態的環境認識,並對目前封溪護魚的狀況也初步了解及觀察施行的成效。
- Nov 13 Sun 2016 08:56
2016年10月29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
2016年10月29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認識台灣原生魚及營造在地原生魚的家
此梯次課程中,延伸多樣性的生物棲息地探索,持續搭建出自然生態解說的鷹架。藉由現代化「3C」電子設備及地理資訊系統(GIS),初步結合園區生物踏查資料,依生物資源特性,掌握其分布外,同時開啟學員們對智慧型手機在大自然裡運用的視窗,也藉此讓園區的生態網絡定位,建構得更為健全,將有助於提升學員們了解社區中「山溪」生物資源分布的情況。
因此,提到山溪(四分尾山、康誥坑溪),就不能忽略對台灣原生魚類的關愛,四分尾山社區生態,源自於康誥坑溪源頭及梯田,理應具有原生魚的生活條件,協會多年來營造園區內除水梯田外,另有較深的水池,適合做為台灣原生湖泊魚類的棲地。台灣原生魚類絕種危機之一是棲地的破壞,因此原生魚類棲地營造的工作刻不容緩,四分尾山社區將結合親子學員積極投入台灣原生魚類的棲地營造工作,透過野外踏查與實作,建構適合原生魚類生活的環境。今日課程讓學員們認識台灣原生種魚類之外,還要親手營造在地原生魚的家,相信對於台灣溪流湖泊的生態及社區在地護魚會有多一層的認識與疼惜。
今日課程特別邀請台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理事長鍾宸瑞老師台講授有關台灣原生魚類相關課程,大家好驚訝原來在鈔票裡、故事裡還有美食裡都有日漸稀少的台灣原生魚種。
戶外體驗課程往往是學員們最嚮往的時段 ,今日大雨、大雨一直下,但卻沒有澆熄大家對想給在地原生魚一個家的熱情,穿好青蛙裝,挖掘小組就定位後開始一鏟一鏟為魚兒建構一個家。
緊鄰挖掘小組旁的是"踩踏大隊",別看我們小小腳,大夥團結踩踏起來可不輸"台灣牛"喔。
親子課程,孩子們在玩樂中體驗營造魚類棲地樂趣的同時,家長們在一旁也不得閒,忙著進行"疏濬"工程。
大家終於在秋雨滂沱裡完成"給魚一個家"的棲地營造工作,並期待未來能看到"魚兒,魚兒水中游"的景象。
- Oct 23 Sun 2016 00:26
2016年10月22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
2016年10月22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四分尾山社區GIS基本設定實際操作與後端資料處理
繼上週GIS初識及操作演練課程之後,今日一大早大家就在鍾明光老師的帶領下真槍實彈到山林進行戶外實際GIS定位操作。
人手一機,針對山林內百年以上具指標性的植物「老樹」、「地景」、「古道」等進行分組定位。
戶外課程對於「山溪」中隱藏的植、生物群落的實際定位,讓學員們能深入了解其分布的狀況,獲益匪淺。
一個上午分組定位完後,大家熱切地想看看到底能將自己定位後收集的資料,以何種方式呈現及該如何後續圖層處理?
原來GIS這麼有趣!除了可以有無限的想像及實際空間化相結合外,這次課程讓大家對定位「點、線、面」的運用有了初步的概念。
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這GIS課程,好玩 ! 好玩 ! 真好玩 !
- Oct 15 Sat 2016 23:56
2016年10月15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
2016年10月15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GIS有意思
今日課程以原生植物為基礎所形成與其衍生的生態多樣性的觀察與運用,聘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透過從正確的觀察學習的方式導入,引進3C設備,地理資訊系統(GIS),讓學員們能對3C產品在山林的多元運用開啟一扇窗,並將實際操作練習以利初步了解場域中的地形地貌、「山溪」生物資源分布的情況。
蔡博文老師針對社區親子學員講解有關GIS的基本理論與認識,蔡老師說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的父母陪伴孩子們一起上這樣的課程。
鍾明光老師則針對如何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提出許多案例,讓大家對接下來的操作躍躍欲試。
大小學員在電腦教室裡仔細聽老師講解GIS系統的操作,原來GIS這麼好玩。
大家人手一機,可不是在抓寳,是戶外課實際操作使用手機進行GIS的定位練習啦!
瞧!大家認真的模樣,現場老師說大家儼然就像個地球科學家。
室外課後,大家急著趕緊回到電腦教室,興奮地要將剛剛戶外定位的影像或路線,完成後續空間畫呈現,這時大家不僅是地球科學家,還是建築師呢!
- Oct 08 Sat 2016 21:22
2016年10月8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
2016年10月8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四分尾山黃金茶產業認識課程
茶文化,在現代台灣是屬風行的產業,四分尾山社區早期即是北部茶產業的發源地之一,目前社區尙有幾處茶園,小農們以友善環境自然農法進行進行茶園管理,此次直搗四分尾山社區「青雲宮」,透過老茶師教導「指尖功夫」,不僅讓學員了解小農老茶師使用自然農法對環境的影響之外,在充分接觸體驗採茶、製茶的繁複過程中體悟其中的甘苦,進而支持在地茶的微產業。
天公作美,今日社區有關黃金茶微產業的課程,特聘坪林莊苑清茶藝老師講授相關的茶史與文化。
- Oct 01 Sat 2016 22:19
2016年10月1日四分尾山社區3C解碼山溪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