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任務如下:
一.推動自然生態文化向下扎根的教育。
二.推動生態環境復育及經營管理工作。
三.積極結合社區共同推展生態保育觀。
四.推行自然資源、能源之永續再利用。
五. 營造美麗優質的生態文化旅遊環境。
六. 推展體驗生態環境之珍貴與重要性。
七. 推廣對大自然文化法治觀念的尊重。
八. 推行減碳節能簡約素樸的綠能生活。
九. 打造快樂悠活禮儀祥和美麗新夷洲。
十. 致力與國際間生態文化藝術之交流。
本會任務如下:
一.推動自然生態文化向下扎根的教育。
二.推動生態環境復育及經營管理工作。
三.積極結合社區共同推展生態保育觀。
四.推行自然資源、能源之永續再利用。
五. 營造美麗優質的生態文化旅遊環境。
六. 推展體驗生態環境之珍貴與重要性。
七. 推廣對大自然文化法治觀念的尊重。
八. 推行減碳節能簡約素樸的綠能生活。
九. 打造快樂悠活禮儀祥和美麗新夷洲。
十. 致力與國際間生態文化藝術之交流。
文 / 廖學廣(前汐止鎮長、立法委員)
四分尾山是汐止的第三高峰,海拔641公尺,山雖不高,卻有個三角點,視野非常開闊,風景秀麗,基隆港,大台北都會區,北台灣映入眼簾。距山頂350公尺高的赫若山莊是"台灣第一才子"作家呂赫若棲身指導中共在台灣的武裝基地「台灣人民武裝保衛隊」的根據地。當時李石城負責聯絡並提供柴、米、油、鹽等日常所需的補給工作,後來呂赫若被毒蛇龜殼花咬死,李石城姊夫蘇金英(鹿窟事件受難者,判刑8年)是親手埋葬他於石碇景美村溪邊的人員之一。"牛車"是呂的作品之一,今天呂赫若的葬身地已荒蕪不堪,無人問津,一代才子已幾乎被遺忘掉了!
1952年冬,蔣介石派2萬6000人的軍隊(這個數目是我在擔任汐止鎮長時親自向當時的司令谷正文求證的)包圍四分尾山,就像當年大陸圍剿江西井崗山一樣。所以說四分尾山是台灣的井崗山,當無異議。
據我所知,在汐止有兩個人過目不忘,一個是忠順廟供俸的保儀大夫,唐朝安史之亂,死守睢陽,保護唐室半壁江山免遭叛軍染指的張巡。一個是鹿窟事件被國民黨酷吏虐待得死去活來的李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