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四分尾山社區斑蝶、生態觀察與解說深根計畫」
9/20陳超仁老師講述植物與生活之間的奧妙關連
9/20陳超仁老師授課學員紛紛認真勤記筆記。
9/20陳超仁老師的戶外課植物與生物多樣性
9/20學員與超仁老師的戶外探索
9/20超仁老師仔細的解說植物如何吸引生物駐足
2014年9月20日「四分尾山社區斑蝶、生態觀察與解說深根計畫」
9/20陳超仁老師講述植物與生活之間的奧妙關連
9/20陳超仁老師授課學員紛紛認真勤記筆記。
9/20陳超仁老師的戶外課植物與生物多樣性
9/20學員與超仁老師的戶外探索
9/20超仁老師仔細的解說植物如何吸引生物駐足
2014年「四分尾山社區斑蝶、生態觀察與解說深根計畫」
四分尾山社區斑蝶、生態觀察與解說深根計畫」乃為102年「四分尾山社區解說志工培訓計畫」和101年「四分尾山自然資源調查計畫」之延續性計畫。除了透過社區志工參與,進行社區環境及四分尾社區水源古道與大尖山風景區大尖山步道之動植物生態文史資料持續進行踏查,並對社區附近秀峰國小,推廣小小初階解說志工培訓計畫外,今年更以親子共同參與瞭解四分尾山生態、解說及斑蝶標放等有基礎的認識。故以本計畫,培訓在地社區具有保育熱忱之志工家庭及推廣校園子弟兵對自家生活環境的觀察及探索,以作為未來長期推動社區環境生態保育工作之生力軍。透過以增進社區解說志工對社區林業議題之關切並努力推廣生態保育觀念,並藉由本計畫之斑蝶標記以利斑蝶遷徙路徑之研究,進一步連結本社區生態系與台灣周遭其他生態系統之互動。
9月13日社區與林業的關係課程,由羅東林管處台北工作站洪西洲主任蒞臨與大家分享此議題,面對學員混齡共同上課的情形,相信對每位前來授課的老師必是一件極大的挑戰。雖說如此,但由台上台下互動的情況看來,可解除主辦單位的憂慮了。
四分尾山森態萬花筒-臺灣原生植物-裡白楤木
夏末初秋時開花,一叢叢白花開在枝頭頂端尤其搶眼。其茂密小型的細碎花叢常聚集許多蝴蝶、昆蟲採食。
秋冬成熟種子紛飛,是崩塌地早期進入的先驅樹種,亦為誘鳥植物。
老粗幹具刺瘤,莖幹疏生有小刺。
圖片/謝明蒔拍攝
裡白楤木 |
五加科(Araliaceae) |
Aralia bipinnata Blanco |
普遍分布台灣中低海拔林緣或灌叢的向陽森林中,是崩塌地早期進入的先驅樹種。因葉背灰白色,而得此帶點詩意的中名。花由許多繖形花序排成圓錐花序狀,叢生於枝頭先端。二回奇數羽狀複葉,莖幹有明顯瘤刺。秋季開花時期常吸引許多訪客,是蝴蝶、昆蟲的蜜源植物;冬季成熟紫黑色漿果是四分尾山上白頭翁、五色鳥們的最愛,為寒冷冬季帶來不少熱鬧活力。其嫩葉可食,亦是藥用植物。 |
四分尾山森態萬花筒-臺灣原生植物-鐘萼木
臺灣鐘萼木種子的成熟期在10~11月間。
成熟時 3 瓣裂;種子球形,種皮橙紅色。
其嫩葉是輕海紋白蝶幼蟲的唯一食草。
圖片/謝明蒔拍攝
鐘萼木 |
疊珠樹科(Akaniaceae) |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
|
鐘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1901) 在臺灣屬新紀錄植物,臺灣的鐘萼木於1981年林試所呂勝由博士等在陽明山發現始正式發表,花萼鐘形及直立的總狀花序使開花時像倒吊的鐘而得名。原只侷限分布在基隆、台北縣東北隅山區向陽溫暖潮濕的山谷中,曾公告珍貴稀有保育類植物,因在地人士致力復育栽培,能見度漸高,於2002年農委會公告解除珍貴稀有植物。其樹皮可入藥,葉為奇數羽狀復葉,是輕海紋白蝶幼蟲的單一食草。 |
四分尾山森態萬花筒-臺灣原生植物-鄧氏胡頹子
花期8~11月,白色,被銀色痂鱗,裂片三角卵形。
葉紙質,橢圓披針形,鈍頭或漸尖,背具銀色痂鱗。
圖/謝明蒔拍攝
鄧氏胡頹子 |
胡頹子科(Elaeagnaceae) |
Elaeagnus thunbergii Serv. |
臺灣特有種,普遍分佈台灣各地中海拔山區向陽灌叢或林緣處。葉橢圓形紙質,表面深綠色常有白色的腺點,葉背為銀白色,陽光下,當山風吹起華麗的銀色葉片,有種彷彿來到銀色世界的錯覺。總狀花序的白花,像極了小鈴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具高藥用價值,其熟果紅色可食,曾傳聞有助於預防攝護腺及胃腸疾病而引起注意,然因果實酸澀旋即乏人問津,卻為山林野鳥所喜愛,果期常可見群鳥採食。也是深山粉蝶的唯一食草。 |
四分尾山森態萬花筒-臺灣原生植物-臺灣牛皮消
聚繖花序,花萼直立,花期為五~七月。
圖/謝明蒔拍攝
臺灣牛皮消 |
蘿藦科(Asclepiadaceae) |
Cynanchum formosanum (Maxim.) Hemsl. ex Forbes & Hemsl. |
臺灣牛皮消分佈全島低海拔地區灌叢或海岸邊,為多年生纏繞性灌木。單葉對生,葉面中肋常帶紫紅色,葉腋處常生托狀葉2小葉。花冠淡綠帶紅褐色,柱頭五角形。是黑脈樺斑蝶、樺斑蝶、青斑蝶及姬小紋青斑蝶幼蟲的食草。部份種類的牛皮消屬植物具有抗腫瘤、免疫調節及抗氧化等功效,為世界重要的藥用植物。 |
四分尾山森態萬花筒-臺灣原生植物-臺灣馬藍
彎曲的花朵造型,是為了提高蜜蜂覓食難度,增加花粉附著的機率,藉此傳播、授粉以繁衍後代。
是食草也是蜜源植物。
分佈於陰暗潮濕森林中,花期時可見整遍花叢,為潮濕的環境增添不少暖意。
圖/謝明蒔拍攝
臺灣馬藍 |
爵床科(Acanthaceae) |
Strobilanthes formosanus S. Moore
|
最早文獻紀錄為1877年Moore發表,是臺灣產馬藍屬記錄上第一個特有種。分佈北部低海拔山區較陰暗潮濕森林中。葉片皆為十字對生,臺灣原住民將其根部發酵後,注入水搓揉,使汁液流出浸染麻線或布料,是早期的重要民俗植物。馬藍屬有利尿作用,也是藥用植物。是枯葉蝶、黑擬蛺蝶等多種幼蟲的重要食草,夏秋為花期,散步山林間偶可見整遍花叢,為潮濕的環境增添不少暖意。 |
2013年5月12日自然資源踏查活動紀錄
細雨飄飄的黑夜裡,陳木城老師帶領秀峰國小老師組成的自然資源調查員進行螢火蟲調查工作。
陳木城老師跟大家分享各種不同螢火蟲的特徵。
不論下雨或夜裡,自然資源調查處處充滿了驚喜。
來來來,大家都把夜間採集到的昆蟲一一做鑑定。
2013年7月19日小小解說志工培訓活動紀錄
同學們努力的記下詹家龍老師敎授蝴蝶和蛾的差別及辨識方式。
同學們第一次感受揮舞捕蝶網的樂趣。
不管是室內學習課或戶外練習課或7月20日移地參訪學習課,我們都玩得很開心。
2013年7月18日小小解說志工培訓活動紀錄
7月16日開課三天下來,小小解說學員越來越勇於舉手回答老師的各項問題。
林成龍老師.......教室內練習捕蝶.......(很虛擬)
實境捕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