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歷經風霜雪雨-看見生命力的展現
本會十餘年來以生態多樣性為導向所營造的蝴蝶生態園區,坐落於四分尾山,海拔500~550公尺範圍內,植物林相呈現溫帶闊葉林和亞熱帶闊葉林組成的型態,屬台灣常綠性闊葉林。霸王寒流來襲,使得所有植物百年來首次披上雪衣,此景,蔚為奇觀,讓人難以置信。(文/翟慧美)
大雪妝點下的山蘇,像不像一隻超大型的「雪蜘蛛」? (圖拍攝/林品潔)
看似傳說中張著大嘴「尼斯湖水怪」的筆筒樹直立莖。(圖拍攝/林則澔)
雪中穿著銀舞衣賣弄風騷的筆筒樹。 (圖拍攝/林品潔)
看得出來是杜英科的薯豆嗎? (圖拍攝/張淩翔)
芭蕉樹,撐不住厚雪覆蓋而折葉屈服。(圖拍攝/林則澔)
頭頂開雪花的姑婆芋。(圖拍攝/林品潔)
被雪緊緊包住芸香科的三刈葉。(圖拍攝/林品潔)
我是樹參,不是人蔘。(圖拍攝/林品潔)
台灣牛嬭菜和果實。(圖拍攝/林品潔)
附註 :【溫帶闊葉林】台灣的闊葉林四季常綠,屬於常綠闊葉林,不同於典型的溫帶落葉闊葉林。分布於海拔500 ~ 1,800公尺的地區。氣候溫暖、濕度高,土壤肥沃,植物生長茂盛,以樟科與殼斗科(如櫟屬植物)植物為主,還可見到許多附生植物與藤本植物。動物的種類也很多,如深山竹雞、白耳畫眉、山雀、赤腹松鼠、台灣獼猴、山羌等。
【亞熱帶闊葉林】海拔500公尺以下,以桑科(如榕樹)和樟科(如大葉楠、香楠)植物為主,森,不同於典型的溫帶落葉闊葉林。分布於海拔500 ~ 1,800公尺的地區。氣候溫暖、濕度高,土壤肥沃,植物生長茂盛,以樟科與殼斗科(如櫟屬植物)植物為主,還可見到許多林底層則有許多蕈類生長。是人類活動較頻繁的區域。由於海拔低,開發早,原始林多已開發消失,現多為次生林(如白匏仔、血桐、山黃麻等植物)與人工林(如相思樹、油桐、綠竹等植物)。常見動物有台灣獼猴、松鼠、蝙蝠以及各種鳥類、蛇、蜥蜴、昆蟲等。(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台灣生態)